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超就是美国的入超,通过这个形式把自己高储蓄率的一部分转移到美国去,然后又用美国的市场需求来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家造纸厂,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它节约了成本,本厂利益最大化了,但是却污染了河水、危害了社会利益。
即使在平时,如前所述,国民经济许多重要领域,尚不能完全交给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去管,何况在发生危机的条件下,必须要加强政府宏观计划的职能。对此,一方面要改进计划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运用市场手段来校正计划的不足。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向前。现在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谈到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滞后等,这些都有道理,但不是最主要的
与此相对应,计划的优点则被严重低估和忽视了,这值得我们反思。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优越性的同时,它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日渐突出。与此相对应,计划的优点则被严重低估和忽视了,这值得我们反思。
前几年有人估计,中国市场经济在整体上完成程度已经达到70%左右。十七大重申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现在是到了继续坚持让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的同时,加强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的时候了。2008年弗里德曼在广东访问时,看到当地正在大规模地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由得大发感慨:美国要是能变成中国一天就好了,利用这一天,美国就可以像中国那样依靠政府力量来推广新能源以及采取其他的引导市场的措施,然后第二天再重新恢复到原来的自由市场体制。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内涵 很多人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彻底否定和抛弃计划了,这是不正确的。
总之国家计划失之软弱,甚至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改革的目标,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府改革等等,因此不能都叫作市场化改革。
如果算上移居海外的大富翁,像宜家集团的老板之类的,那么瑞典百分之一最富有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已超过了全国私人总财富的40%。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再到重新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这合乎辩证法的正—反—合规律。他还说,财产所有权是收入差别的第一位原因,往下依次是个人能力、教育、培训、机会和健康。放弃GDP情结,扩大内需,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喊了好多年,但是收效不大,这与国家计划的约束性与问责性不强而导致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有关。
不好好计划、规划那怎么成呢?这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能离开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宏观调控的。所以说,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完全正确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家造纸厂,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它节约了成本,本厂利益最大化了,但是却污染了河水、危害了社会利益。
即使在平时,如前所述,国民经济许多重要领域,尚不能完全交给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去管,何况在发生危机的条件下,必须要加强政府宏观计划的职能。对此,一方面要改进计划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运用市场手段来校正计划的不足。
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向前。现在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现在谈到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滞后等,这些都有道理,但不是最主要的与此相对应,计划的优点则被严重低估和忽视了,这值得我们反思。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优越性的同时,它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日渐突出。像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典范瑞典,长期采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效果依旧不大。这里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是很关键的。现在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可是原有的公有医疗体系已经被破坏了,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都已经私有化了,你拿政府的钱补贴私人企业吗?现在国有央企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公有制企业必然效率低下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0页)。
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7年瑞典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瑞典财富集中程度其实与美国不相上下。
对此,一方面要改进计划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运用市场手段来校正计划的不足。中央决定上大飞机,就是计划行为。
小平同志强调: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我们的长处,发挥计划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管这一大事是发展新能源,还是缩小收入差距、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等,正是他所羡慕的。因此,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另一方面,环境破坏、贫富分化、城乡地区差异等矛盾越积越多。因为:第一,现在的国家计划不是既管宏观又管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而是只管宏观,微观的事情主要由市场去管;第二,现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计划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第三,现在的计划主要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的、战略性的、预测性的计划,同时必须有导向作用和必要的约束、问责功能。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市场的缺陷。因此,这些年来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即使在平时,如前所述,国民经济许多重要领域,尚不能完全交给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去管,何况在发生危机的条件下,必须要加强政府宏观计划的职能。(《刘国光文集》第七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这也算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口,我对于不要忘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计划的提醒吧。
如果公有制比重过低,那么国家的宏观计划调控的实施难度就大了。计划的长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对经济发展方向及时做出重大调整,还可以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公正。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本质也是如此。要是按照迷信市场的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只干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买卖就成了。所以说,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完全正确的。强调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不是固执于教条,而是说你不这样,就无法避免两极分化,就无法做到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靠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等手段来缩小收入差距,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现在也开始这样做了。
为了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国家想从财政上有所补贴。十七大重申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现在是到了继续坚持让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的同时,加强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的时候了。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而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今天,西方的政要们面对经济危机大惑不解,有的干脆去读《资本论》以寻找答案。
现在回头调整是明智的。智慧来自经验教训:要尊重市场,而不能迷信市场;也不要迷信计划,但不能忽视计划。